隨著<愛流離>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然後帶著書了去一趟趟獨立書店小旅行,發現了一間間風格書店,遇到一些很有個性的店主,感想是,沒有想法沒有傻勁不會去搞難搞的獨立書店。有的在抗衡不讓主流替我們做閱讀的選擇;有的喜歡看到人們在閱讀時純純的樣子;有的店內只放100本書,讓書有更多空間;有的說人生最愛看書和寫作,乾脆過著書店人生;有的書店便是家,書店是客廳也是公共空間。一間間書店,展現了一種種另類生活態度,再說下去,便是一個個書與人的故事。
我們說<愛流離>是一部公路小說,所以沾邊的放在旅人書房的書架上,跟其它旅遊相關的書在一起,說到底還是店主張瑟倫的慷慨。 小小的書店,收藏書本之廣泛,知道是有心人,跟張瑟倫談,發覺不只有心還有態度,我們談到網絡書店購書的習慣,資本主義社會裡習慣給主流的閱讀選擇餵養。
張瑟倫說店內空間不多,讓我們放一本<愛流離>在書架上,我們跟她說那樣很開心了,讓書留在氣質書店內。當有些書店問我們要三兩本可以嗎?我們也總是開心地說很好。實在是一本也不嫌少,那正是我們書店小旅行的意義,讓書融入不同個性書店的風景裡。
走向地下室的樓梯,錯覺以為將要去已死的地下社會或仍在的河岸留言看一瑒獨立樂團的演出,不用多說,就是“酷”。走下去,就是獨立了三十年的獨立書店大哥
﹣唐山書店。三十年見証了書店大環境的變遷,經歷了九十年代初的風光和衰落。不變的是,書店由開初便代售社團或個人的出版品,當時是開先河的做法,直至現在。唐山書店也有自己的出版品。
又另一間地下書店,以賣二手書為主的年青書店,開店一年多,店主楊緬因期待公共冊所不只是一間書店,而是社會、文化能量聚集的地方,常常舉辦哲學文化講座、分享會和讀書會的文化沙龍。楊緬因在<聽見書店的聲音>一書中寫道:“對愛好閱讀者而言,書的環繞與存在本身,想必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開書店儘管偶有困頓,卻也大概是世上最不需要煩惱安全感匱乏的行業。” 開獨立書店的人,愛書人會會心微笑吧。
雙十年華的獨立書店,當然不只是一間書店,個性鮮明突出,
由社運工作者籌辦,是華文世界第一家女性主義專門書店,出版和售賣“由女人所創、為女人而寫、關於女人的書寫”的書籍,是台灣婦女運動歷史的一支分流。
@台北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 https://zh-cn.facebook.com/gardencitypublishers
<愛流離>被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的書簇擁著,又是一次很棒的經驗。田園城市二十年來,走的名副其實是獨立之路,出版與書店雙向發展,自成一格,期待跟台灣社會共築書籍的品味。小小的書店,透著既專業又清新平易近人的氛氛,是城市中灑了陽光的悠閒閱讀角落。出售自己的出版品,又支持其它的獨立出版。
@竹東瓦當人文書屋 https://zh-cn.facebook.com/wadambooks
@南崁1567小書店 https://zh-tw.facebook.com/nankan1567
另一間社區書店。走進書店總先看看書才道明來意,看書一陣子,店主夏琳先主動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書店。她在南崁生活了十多年,一年多前辭去台北的策展人工作,回到社區內打造夢想的小書店,因為在台北多一間書店不多,在社區內卻可透過展覽、講座等活動,讓書店成為一個“社區微型文化生活中心”。
店主荒野夢二是詩人,店內有賣他的詩集,也寫文章,在臉書間或貼上寫電影寫書寫文化的深度文章,不是一般臉書的輕貼文。他跟搭檔沒力史翠普同樣有多重身分,他們是詩人,譯者,手作者,貓禪師等等,書店自然也呈現多重性,有書,有手作文創商品和其他。由台北的布拉格書店到現在桃園的荒野夢二,以人為本的書店,有著家的氣味。
@新竹水木書苑 http://www.nthubook.com.tw
搞了三十年獨立書店,經過了1990-2005的黃金歲月,店主蘇至弘先生一派文人風範,還是循循善誘的前輩。在新竹清華大學的書店內碰不到他,留下書後,他第二天便打電話來,還耐心地講解台灣出版市場的生態,以及組成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期望集合力量令獨立書店和出版社更獨立自主地發展。我們親身經歷了找經銷商的難,原來獨立書店找經銷商進書也不是易事。蘇先生理解“獨立”不只是相對於連鎖的概念,還包括對社會、文化、環境生態等議題的關注。幾年前書店在校園內設立了竹蜻蜓綠市集,水木咖啡引進公平貿易的雨林咖啡,一整間書店的延伸就是一種人文態度。
@新竹蘇格貓底二手咖啡書屋
另一間在清華大學校園內的書店。店主林群紥著長辮子,不拘小節豪爽的調調,揭著<愛流離>邊說文筆挺不錯,他說由視覺句子長短可以看到,這可有趣。現在書店以賣二手書為主,但將會開闢多一些空間給新書。只賣二手書難以生存,就要靠餐飲來維持。他覺得經營獨立書店絕不輕鬆,但為什麼還要賣書?他在<聽見書店的聲音>中寫道:“那就是我是個’讀者(Reader)’。書終究是人類身心靈精化凝煉的載體,寫的孜孜矻矻,而讀的人需要安坐的耐性,書是一種修持的法門功夫。”
@台中新手書店
店主鄭宇庭形容自己開了一間“不賣咖啡、以原價賣書、一百本書的“任性書店”“。最近這間任性書店有新發展,成為300本書的書店。這書店不做的也正好看到現在獨立書店生存的方法,開出各種風格的複合式書店來,賣書又賣咖啡,又以賣二手書的為多,買斷賣斷,省去找經銷商的煩惱,才明白為什麼在書店小旅行遇上這麼多二手書店。因為店主喜愛瑞蒙卡佛的小說<新手>和麥可邁爾的電影<新手人生>,而把店命名為新手。新手的另一層意義是,希望成為新手作家分享作品的地方。
有人以獨立書店教父來形容店主廖英良,他亦是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的推手之一。1995年還在唸碩士,聽到學校附近的東海書苑結業,而把它接手下來。面對獨立書店的難做,他開創性辦讀書人工會,會員交會費以接近成本價買書,他的想法是,試圖召集一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維繫書店的命脈。他說過,經營獨立書店不是一門生意,而是一個長期性持續的社會運動,它可能沒有一個目標,但會想辦法讓這個空間維持住。而在那個空間,有網絡書店所沒有的,人的關係。
大概開書店的人都常常給人問,為什麼開書店?店主吳家名或會說誤打誤撞,八年前待業期間想有點事做,把自弄忙,有人發起開他附和,沒想到一直忙到現在。他在<聽見書店的聲音>中描述了書店工作現實勞動的一面,每天重覆又重覆的瑣事,擦書籍、標價、掃廁所、倒垃圾等等,嘆道,「真想不透為什麼那麼多人對開書店那樣興趣昂昂」。
大學年代在台北喜歡泡書店,跑讀書會、座談會的店主蔡善雯,書店是她遇見書籍、議題和各式各樣的人,給她養分的地方。七年前回到台中,受到東海書苑的讀書人工會的衝擊,開始對藝文聚落有了清晰的想像。她先在東海書苑辦性別讀書會,才開自己的書店,她想開的是女書店那樣的店。書店以吳爾芙的一本書命名,她說過:一個女人要創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蔡善雯說,自己的房間性別書店也是女人獨立與創造的源頭。
書店的名字表現了店主的閱讀喜好,說下去應有一個個故事,成為一本有趣的書,名為「世間書店的名字」。這店開業十六個年頭,據書店的介紹:阿根廷小說家波赫士說,「隱藏一片樹葉最好的地方是森林。」若一片樹葉像是一本書,闊葉林就是書店。店主廖仁平在電話中友善地說到書店的不景氣,賣書的速度很慢,怕書放在店內很難賣出,不好意思。才不會呢,我們感謝各獨立書店的支持,賣不賣不重要了。
@台南Room A https://www.facebook.com/on.RoomA
給一個人安靜地看書,工作的店。以時間計算收費,飲品和書本都可以自由取用;坐著的舊椅子,喜歡的也可以買回家。 聽說林飛帆在太陽花學運前就在這裡寫畢業論文。時光來到這裡會慢慢地流動,看<書店裡的影像詩>裡的Room A:
@台南城府舊冊店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bookstore
以為書店只收藏舊書和珍貴的古書,所以較後期才嘗試聯絡,把書寄出,第二天便收到店主之一潘靜竹小姐的來電,收留愛流離以外,還說要寄一本書店出品的雜誌給我們。過兩天,雜誌已火速送到,才知道是創刊號,名為「藏書之愛」,內容豐富充實。潘小姐是社長還身兼美術設計的工作,總編輯是另一位店主潘景新先生,是一位詩人,並親筆寫了一封短信給我:「我們獨立書店(也是出版社),沒有理由,不支持獨立出版社……」認識了兩位待人以誠的文人前輩,還充滿熱誠,書店辦了廿年了,剛創辦「創書之愛」,孜孜不倦,熱情不減,真的要好好學習。
林強@洪雅書房
@嘉義洪雅書房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洪雅書房/195374397141551
一間社運型書店。店主余國信21歲時在毫無經驗無錢下開書店,過了14 個年頭。給他勇氣去圓夢的是921地震,地震當下他感到萬物齊動,心想沒死的話要立即去完成開書店的夢。引用他在<聽見書店的聲音>寫的:為什麼開店?我一定會說:「我想達到進到什麼樣的書店就可以變成怎樣的人」/如果你問我那到底是想引導進到書店的人去認識什麼呢?那麼我想跟大家講:「想把社會運動的理念與當今社會、環境議題介紹給進來書店的愛書人知道,甚至鼓動一起參加抗爭與遊行/藉由書店進行一個對政府不服從的造反基地。
天台有展演空間的三餘書店
@高雄三餘書店 https://www.facebook.com/takaobooks214
2013年10月成立的年青書店,以作為高雄人的書店為期許。生命影響生命,書店影響書店,書店的其中一位創立成員有一天到嘉義,因為一場陣雨而去了洪雅書房,對店中滿載的土地精神感到驚訝,自問為什麼高雄沒有這樣的書店。基於知識和閱讀是啟發公民意識的第一步的理念,書店熱衷於創造各式各樣的閱讀相關活動。書店亦跟在地的社運團體會如廢核小組等,合作辦不同的議題講座,期望書店成為高雄的公民議題平台之一。
@台東晃晃二手書店 https://www.facebook.com/089catbooks
這是可以書換住宿的書店。晃晃是一支貓的名字,晃晃的耳朵聽不到,走起路來一晃一晃,有一天,在附近出意外過世,結束了晃晃跟店主羅素素短短八個月的情緣,日子短卻情深。 貓貓狗狗可以自由進出書店吃東西,有緣的便留下來。羅素素2004年到台東,發現無書店可逛, 想像開自己的店,一開始便確定空間不依賴書店收入維持。現在書店以外是一間背包客棧,背包客的客廳也便是書店。旅客、辦分享會的人可以舊書換取住宿, 一間旅途中的書店。
@宜蘭舊書櫃 https://www.facebook.com/yilanbooks
這是一間等火車的書店,開在宜蘭車站旁邊,之前是廢棄了的台鐵倉庫。幾年前,一整排倉庫活化成文創區。因為在火車站旁,來書店的旅客特別多,是旅途中人離開宜蘭前靜靜看看書等火車的角落。店主莊家泓很有意思,接收愛流離之餘,一直鼓勵會“發台瘟”的葉飛辦講座,還提議談談生活與創作,書才能賣得好一些,還以自己為例,說第一次講為什麼開書店,當然緊張,但講到第五次便沒事了。店內的空間跟書的擺放都跟店主一樣有著隨性感覺,隨意中又自有其秩序。
@宜蘭小間書菜 https://www.facebook.com/bookvegetable
在宜蘭農村開的小間書菜,可以書換菜,靈感來自農村以物易物的做法。店址原是一間舊碾米廠。店主夫妻江映德和彭顯惠,本來是電腦工程師和平面設計師,去年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環境,決定搬到宜蘭當友善小農。小間這名字別有深意,在日本六個榻榻米的大小叫作一小間,他們設立自家品牌「小間米」,引申為物慾最小量化,在心理層面,卻是空間的最大量化。
@台北舊香居 https://www.facebook.com/jxjbooks
舊香居從店名到店內都散發著古雅的氣息,在古雅中,面對街外的書架留了給不同獨立出版社的作品,讓舊書、珍藏書圍繞著那些新的書,是支持獨立出版的善意。古書店有著悠長的歷史,第一代書店於70年代成立,店主吳輝康先生是惜書人,以一本本書計價來收購,而不是當廢紙以重量來買。到第二代子女一同經營師大店,以人文藝術書籍為主,讓舊書、老傢俱和新奇可愛的公仔放在一起,反映了店主的喜好。
在熙來讓往又喧囂的淡水河旁,走上二樓的書店,那麼的靜,如走進另一個世界。眼前一片寧靜的河,開闊的天空,留了一片落地窗給玻璃詩,把人文和自然風景連接起來 。 店主之一隱匿便是一位詩人。讀她在<聽見書店的聲音>中寫開書店七年的感受,就是不斷的掙扎。她寫道:當初選擇這個行業是出於熱情,而我們之所以能繼續這個幾乎可以說是沒有收入的工作,依靠的除了明顯降溫的熱情之外,也真的就是愛和想像力了。書店開下去,當中包括對流浪貓的愛。
走進註書店,要先把鞋子脫掉,可以換上家居拖鞋。看書時,店主Peggy泡茶給自己,想不到也給我送一杯茶。這都是遊書店新鮮的經驗,因為我已走進Peggy的家,書店便是她的書房,吧檯是她的廚房,後面有給旅人的書店住宿。Peggy就住在那裡,書店與家結合,私人與公共空間結合,註書店實踐著她一直探索的,關於家園與美好生活的的想像與實踐的理念,書店就像家一樣的舒適自在。書店完全展現了店主的生活態度。店內放的書由Peggy選,都只放一本,又一間任性的書店。書店將有新的發展,<愛流離>可能會跟著遊到其它地方去。
@台北水牛書店 https://www.facebook.com/ShuiNiuWenHuaShiYe
水牛書店跟羅嘉文這名字連在一起,他曾經是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及前立法委員。走下政治舞台,兩年前接手水牛出版社,巧合的是羅文嘉跟出版社同於1966年生,水牛文庫陪著很多青年人度過成長歲月。他先在家鄉桃園開設第一間水牛書店,開的不是一般的書店,賣自己種的米,又以書換書鼓勵鄉間人閱讀,成為一個文化基地。之後在台北開設另一間店,書本以外,設有視障按摩服務,還有「我愛你學田市集」,賣小農種的疏菜,以作城鄉交流。這是一間在實踐理念的社會企業書店。
這書店散發著舊影院的氣味,牆上掛著電影海報,放的也多是電影和文學類書籍。除了書,還有出租書、影片和雜誌,混搭出風格來。書店的自我定位是:電影、音樂、文學、旅遊、咖啡美食與美好空間的集合;不只是一個賣書的場所,本身更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書。
@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 https://www.facebook.com/kishuann
紀州庵是日據時代的料理屋,臨水岸的古建築。所在的地區構成台灣文學史的重要風景,台灣新生報“橋”副刊、藍星詩社、文學雜誌、現代文學等刊物、還有洪範、爾雅、遠流等出版社都曾經在這裡留下註腳;作家王文興、余光中、林海音等亦曾在附近居住。文學森林旨在打造一個“與老樹蔭相伴,台北最自在的文學角落”。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