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有時孤獨有時不的旅程:劍客的接待的新書分享會





新書是需要推廣的,這是我們最不懂的工作,但什麼也有第一次,便第一次辦分享會,繼續搞我們的展覽,所以一個月下來,為《劍客的接待》搞了四場分享會,三次展覽,能做的便去做。獨立書店也很幫忙,在臉書用力宣傳,至於有沒有吸引到讀者是不能預知的。正如,我們盡力做好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推廣工作,接下來,書賣得怎樣也是不能預知的。我們一直相信:書自有它的命。

終於我們在高雄的三餘書店碰上沒人的分享會,林峰毅決定了把預備好的照講一次,對著一張張空椅子說話,場面或許有點孤獨,但就個人而言,是一次超越的經驗。


這裡載了林峰毅三次分享會的感想:


高雄三餘書店


這場分享會參與的人數,是有點慘烈的零,我的業績向來不好,終究掛了鴨蛋。 破了三餘書店的紀錄,他們開業至今從來沒遇過座談沒人來的窘境,破了這種難堪的紀錄,我其實對書店感到很抱歉的。



三餘是一家很漂亮的書店,除了整體營造出的空間新意之外,又頗有一種早期文人的韻味,能在近情怯的高雄與它碰面,總覺得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


 經過了前三次的座談,其實已經大致抓住了自己想的重點,到三餘之前,我自忖這次應該會得更好吧。


 出書前就經常感到焦慮,出書後就更焦慮了,雖然我們出版的兩本小得到一些書店的厚愛與賞識,其實也讓某些書店給拒了,這個世界從來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的,你總是有些事情想做,然而執行面上卻不見得能盡如人意,無論如何,我們也只能盡力,能做一點是一點吧。


 講得好像很輕鬆,那麼還焦慮什麼呢?其實也沒什麼,我既身為作者,又身為飛文工作室的成員,擔心書賣不好,也擔心座談沒人來聽,總之身為作者的加上身為出版者的所有莫名其妙的焦慮通通來了。 我有點煩,越想就越煩,開始懷疑到底出書幹嘛?出書就算了,還以為它會賣;以為它會賣就算了,還搞這些不知道有沒有人想聽的座談,到底是為什麼? 座談前,總會擔心沒有人來聽,於是我在簡報裡加了一張用以自勉的圖片,那是我非常喜歡的樂團「八十八顆芭樂籽」在地下社會的一場表演,當天樂團人數加上音控共有五人,台下卻只有三位觀眾,我是其中之一,並為這場表演拍下了照片。 一開始我是頗為尬的,想著樂團看到寥寥數人的觀眾,會不會感到意興闌珊呢?開場之後,很明顯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他們用百分之百的投入化解了我的尬,那場表演會讓人感受到,創作者對於自己熱愛的事物,可以投入到怎樣的地步。


 回到三餘書店的分享會上,一切就緒之後,開場的時間到了,卻等不到人來,現場只有我和葉飛,以及前來幫忙的弟弟。 我最焦慮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沒有人來聽;既然沒有人來聽,那還要不要講? 想了一想,還是決定要講,既然做了,那就一定要做到底,況且還有葉飛和弟弟在,總是有兩個人聽。 於是我對著他們,對著無人的現場,做了一場我從未體驗過的無人分享會。 這不是一場練習,它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分享會,聽眾就在空氣霧靄中的想像裡,我看著那些空著的座位,隨著投影片了一個多小時,把我所有想談的事情都談過一遍;關於我、關於創作、關於「劍客的接待」、關於「愛流離」,也關於飛文。


 座談會間中來了一個人,不知道他是走錯路還是覺得場面太過詭異,很快又離開了,他可能想:這個手拿麥克風的神經病到底在對誰講話啊?。 從頭到尾,我得很順,談完之後,我向參與者致謝,並對著台下一鞠躬,換來葉飛的掌聲。


 那個鞠躬,不是在演戲,我很認真地感謝這場無人的分享會。 三餘的店長為沒人來向我們不好意思,自己沒發揮到什麼影響力,其實,我心裡對他更加的抱歉,浪費了三餘那麼好的座談空間,尤其書店又這麼認真的在網路上推薦我們,關於行銷與宣傳,飛文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葉飛對我,這場座談是四場裡面得最好的一場。


 的確得不錯,我也這麼認為,可惜沒人來,不過那又如何呢?過程之中,我似乎得到了某種力量,座談沒有人聽的感覺,原來是這樣,而即使沒有人聽,我仍舊可以得很好。


 我知道自己跨越了某個心理層面的障礙。 總有那麼一天,我又會帶著一本新書,再度回到三餘書店。 「劍客的接待」四場分享,就在這場分享會之後走到了尾聲,感謝所有前來參與的各位,感謝願意出借空間讓我們分享的書店(水牛/舊書櫃/新手/三餘),無論如何,我都獲益良多。 謝謝所有參與其中的各位,這是一趟非常充實的旅程。






台中新手書店 


台中新手書店  去新手之前,一直想著powerpoint這東西,我需要簡報,不用複雜,只要圖就好了,我需要圖片來順一下我的思路,更需要圖片的介入來舒緩我的緊張。然而工作持續忙碌,一直沒空處理這件事,最後幾天,時間逼緊了,我抓著晚上的空檔,終於把簡報完成。 新手店長是一個很容易聊上天的人,他在講堂開始前與我的短暫閒聊,消除了我的拘謹和羞赧,就待正式上場。 新手書店的深夜講堂,開始時間是在晚間九點鐘,夜晚的談話別有一番新鮮滋味,來的人並不多,我的小小座談配上簡報,談得格外順利,若有什麼問題的話,可能我一high起來就容易跑馬,抓到話頭就會讓我講得非常的遠,容易離題的問題還有待改善。

 或許是人少,這場座談我真確感受到一種互動性,與其是座談,其實更像在聊天(雖然大體上還是我在自自唱就是),間中講到我自己對於獨立出版的「獨立」二字的想法,也得到了不少回饋,受惠甚豐。


 整場分享結束已經是夜裡十一點多了,在結束的當下才發現自己弄傷了喉嚨,也算是有點心得,當你要很多話的時候,切記嗓子不要太過用力。


 這是一個奇特的夜間分享經驗,我很享受整個過程,新手書店不只經營的方式奇妙,連講座也讓人覺得奇妙,似乎書店裡有種熱絡的氛圍,談話就像朋友之間的閒談,一直到告別的午夜,幾位參與的朋友仍舊熱情地跟我們揮手,諸多感受,我無法用文字去形容,只能一一記在心頭。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自由之方

朱順慈 著/朱偉昇 攝影 如果有一張藥方,按時服用,日久可得自由,你願意一試嗎? 城市病了,氣血不通,諸脈堵塞,浮城心煩意亂,前路一片迷茫。 人病醫病,城市有病,要說望聞問切,從何入手? 面對城市崩壞的無力感,朱順慈寫下了《自由之方》,她在自序中寫道: 「念念不忘的,終究是自身的處境。香港病了,病在哪?如何醫?」 《自由之方》是一則城市病變的寓言,以一起失踪事件作序幕。原本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流動中醫徐啟寧,一夜之間,遇上連串奇人奇事,還因此多了一個醫術比他高明、功力莫測高深的助手小張。兩個中醫,一個有牌,一個無牌,同被捲入李家三女子的病史。失踪事件讓徐啟寧化身醫療偵探,由外在環境的線索,走進病人的生活,追查病源,由身體的病追踪至心的病,醫人也醫治了自己。 各有各的病,醫人的就醫的,無一倖免,越深入病源,不禁自問:人生而為人,怎樣才能得到自由? 徐啟寧是自由身的流動中醫,他的朋友對他說: 「挺羨慕你的工作,很自由。不像我,朝九晚六,營營役役的,每天瞎忙,然後一年一年過去。」然後又說道:「像你這樣來來去去,表面很自在,骨子裡不都跟我們一樣,手停口停。我一直想起你,想到有點擔心,你這日子真過得下去嗎?」 作者自言很少看西醫,對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十分著迷,小說把養生常識結合在角色的塑造和情節的佈局中: 給一位心有千千結的病者的處方── 這是都市人常見的氣機病,你要注意養肝,肝很重要,我們靠肝來藏血, 但同時要留意適時疏洩,處理好肝,其他都是小問題。想生氣時,不要鬱 在心裡。 給一位失眠多時的患者的處方── 神歸心,魂歸肝,魄歸肺,意歸脾,志藏腎,恕我直言,你是心肝脾肺腎都亂作一團,神魂魄意志都要調理,弄好了,自然睡得香甜。 到最後失踪事件留下的線索,也跟中醫藥材有關,開給大家的一道謎題 ── 君無遠志 未竟黃蓮 待汝首烏 朝夕當歸 由《現在未來式》的城市未來寓言,到《自由之方》的當下人心病變,朱順慈念念不忘她土生土長的城市,字裡行間充滿集體的感情回憶── 地方街道的變遷,食物味覺的懷念,經典流行曲的洗禮。讀《自由之方》,我們隨著流動中醫二人組到不同地區出診,與他們一起重遊城市,以至城市記憶的某個角落,感情

現在未來式

朱順慈  著     陳韜文  攝影     我們總覺得,最好的時光在未來。 人心若不變,可以穿梭過去未來又如何? 有些焦慮很個人,有些焦慮很社會。《現在未來式》裡的超時空時光旅行在 2014 年現實的香港出發。香港回歸中國 17 年,中港矛盾在生活各層面蔓延;政治的承諾一年又一年的落空,普選行政長官的時間表由 2012 年推延至 2017 年至天荒地老;一場席捲全城的雨傘運動令壓抑的躁動不安曝露在日光下。出路在哪裡? 作者朱順慈在《現在未來式》的超現實時空裡,給自己面對現實社會的焦慮感一處短暫的停留。

愛流離@獨立書店

隨著<愛流離>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然後帶著書了去一趟趟獨立書店小旅行,發現了一間間風格書店,遇到一些很有個性的店主,感想是,沒有想法沒有傻勁不會去搞難搞的獨立書店。有的在抗衡不讓主流替我們做 閱 讀的選擇;有的喜歡看到人們在 閱 讀時純純的樣子;有的店 內 只放 100 本書,讓書有更多空間;有的 說 人生最愛看書和寫作,乾脆過著書店人生;有的書店便是家,書店是客廳也是公共空間。一間間書店,展現了一種種另類生活態度,再 說 下去,便是一個個書與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