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除了李小龍和周星馳之外,香港還擁有什麼?



by 林峰毅

我們總覺得,最好的時光在未來。人心若不變,可以穿梭過去未來又如何?
-《現在未來式》,朱順慈

約莫是90年代,身在海峽另外一邊的台灣,我從電影與電視開始認識香港。
在閃爍的銀幕前,我從成龍在雙層巴士車頂閃避各式霓虹招牌的驚險中認識旺角(警察故事續集),也從擅自潛入梁朝偉家中清理收拾的王菲身後認識中環(重慶森林),亦從大圈仔帶著中槍的烏蠅頭,隱入黑街一隅尋求救助的悲情裡認識九龍城寨(省港旗兵)

在狹窄粗淺的觀看經驗中,那是一個機會之城,它擁有直達天際、遮蔽日月星辰的高樓,它出產恆河沙數般難以算計的明星,那裡的黑社會勢力遍及各個領域,他們與名意上效忠英國女皇的香港「皇家」警察是白天與黑夜一般勢不兩立卻也相互依賴的存在。

那樣一個電影裡的香港意象其實是真空的,它被付與一定程度上的刻版印象,猶如好萊塢片場中不停遭遇諸如外星人入侵或是隕石墜落等各種毀滅的紐約,我們對於香港街頭的意象也停留在永無止境的警匪槍戰與古惑仔衝突之中,那樣的真空不局限於故事的情節,它也以政治的、經濟的考量出現,君不見那個年代的港產電影在台灣通稱「國片」,無論周潤發或劉德華,口中吐出的台詞是經過配音的、無法辨認何地口音的普通話,廣東話被抽離它的來處,僅只存在於每一位演員的嘴型對不上普通話配音的片刻之中。透過各種意義上的真空,香港意象之於台灣人如我,或許也並不真的那麼香港。

多年後第一次有機會到香港,我迫不及待前往那些知名電影場景的來處,驗證自己曾經擁有的香港意象,自然,廟街裡沒有大殺四方的雙刀火雞姐,銅鑼灣也沒有長髮飄逸的陳浩南,反倒是沙田馬場賽後紛飛的馬票與萬人一字的髒話聲中,我找回一點賭聖場景中的熟悉。

站在中環的半山電梯俯視燈火通明的車水馬龍,看著那有些熟悉又顯然陌生的景色,不禁有了些許感嘆與疑惑,從小到大看了那麼多港產電影的我,究竟對香港認識了多少?而香港除了賭神高進或是黃飛鴻之外,畢竟有著太多我並不熟悉的人事物存在。

2010年之後,港台兩地的人們因為各自面對中國的諸多問題,忽然間相互理解了不少,那些熟悉可能建立於某些相同的病灶之上,對於身為中國特別行政區的香港以及身分因為政治而更加模糊難辨的台灣來說,中國的開放帶來了大量商機,卻也可能因此消耗甚至失去自身既有的價值,面對中國,兩個地方的人們有著如此類似的危機感受,甚至顯得有些同病相憐起來。

雨傘運動發生前夕,所謂的中港矛盾充斥於報章雜誌的字裡行間,我正忙碌於《現在未來式》的出版工作之中,朱順慈的文字以較為輕快的口吻,訴說著一個發生於此刻當下的香港故事,變動之中,價值的失去如此迅速而叫人徬徨無依,那是大時代裡小人物式的哀愁,也是你我都會為之同聲一嘆的感觸,書中出現的貧富差距與年輕人的失業問題不專屬於香港,放在台灣也同樣適用。閱畢全書,我亦忍不住要問:然後呢?除了冀望英雄的出現與機率微乎其微的政府改革之外,我們還可以如何?

曾經在吳念真的演講中聽過一句話:「有英明的人民就不怕無能的政府。」很多時候,政府的失能往往更能對照出民間自力救濟的效率,香港與台灣兩地的運動發生之後,那句疑問裡無法言明的壓抑,似乎有了某些較為積極的轉變。

除了李小龍和周星馳之外,香港還擁有什麼?我想這個問題是複雜的,我們都在那些衝突與矛盾之中一點一點的認識香港,而這些問題比之於台灣,那些辯證亦能讓我們更加清明,畢竟香港的處境與我們息息相關。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自由之方

朱順慈 著/朱偉昇 攝影 如果有一張藥方,按時服用,日久可得自由,你願意一試嗎? 城市病了,氣血不通,諸脈堵塞,浮城心煩意亂,前路一片迷茫。 人病醫病,城市有病,要說望聞問切,從何入手? 面對城市崩壞的無力感,朱順慈寫下了《自由之方》,她在自序中寫道: 「念念不忘的,終究是自身的處境。香港病了,病在哪?如何醫?」 《自由之方》是一則城市病變的寓言,以一起失踪事件作序幕。原本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流動中醫徐啟寧,一夜之間,遇上連串奇人奇事,還因此多了一個醫術比他高明、功力莫測高深的助手小張。兩個中醫,一個有牌,一個無牌,同被捲入李家三女子的病史。失踪事件讓徐啟寧化身醫療偵探,由外在環境的線索,走進病人的生活,追查病源,由身體的病追踪至心的病,醫人也醫治了自己。 各有各的病,醫人的就醫的,無一倖免,越深入病源,不禁自問:人生而為人,怎樣才能得到自由? 徐啟寧是自由身的流動中醫,他的朋友對他說: 「挺羨慕你的工作,很自由。不像我,朝九晚六,營營役役的,每天瞎忙,然後一年一年過去。」然後又說道:「像你這樣來來去去,表面很自在,骨子裡不都跟我們一樣,手停口停。我一直想起你,想到有點擔心,你這日子真過得下去嗎?」 作者自言很少看西醫,對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十分著迷,小說把養生常識結合在角色的塑造和情節的佈局中: 給一位心有千千結的病者的處方── 這是都市人常見的氣機病,你要注意養肝,肝很重要,我們靠肝來藏血, 但同時要留意適時疏洩,處理好肝,其他都是小問題。想生氣時,不要鬱 在心裡。 給一位失眠多時的患者的處方── 神歸心,魂歸肝,魄歸肺,意歸脾,志藏腎,恕我直言,你是心肝脾肺腎都亂作一團,神魂魄意志都要調理,弄好了,自然睡得香甜。 到最後失踪事件留下的線索,也跟中醫藥材有關,開給大家的一道謎題 ── 君無遠志 未竟黃蓮 待汝首烏 朝夕當歸 由《現在未來式》的城市未來寓言,到《自由之方》的當下人心病變,朱順慈念念不忘她土生土長的城市,字裡行間充滿集體的感情回憶── 地方街道的變遷,食物味覺的懷念,經典流行曲的洗禮。讀《自由之方》,我們隨著流動中醫二人組到不同地區出診,與他們一起重遊城市,以至城市記憶的某個角落,感情...

關於小說《師大公園地下社會》

新書預告 |《師大公園地下社會》 2/12 台北國際書展首賣 2/15 全國通路上市 好多年沒有用小說作者的身分說話,這些年除了工作與生活之外,我完成了一部新的小說。 《師大公園地下社會》於2018年的春天完成初稿,並於2019年初出版,前後約莫歷時四年,是一部或許被歸類於犯罪推理邊緣的類型小說。 2014年,地下社會Live House結束營業不久,師大公園住戶與商家之間的衝突方興未艾,我起心動念寫作這本小說,當時草擬的題目只有《師大公園》。寫作主題即是公園的幫派少年及其街道巷弄裡所發生的犯罪故事。 「地下社會」是什麼呢?師大公園看起來那麼平靜,哪裡會有一個地下社會存在? 「地下社會」可以是提供獨立樂團表演的Live House、是流竄街頭巷尾的街貓、是舉牌與發送傳單維生的浪人、也是公園的幫派少年與夜市的黑道。它是那些表層社會強勢和諧壓制的另外一端,被人刻意忽視卻的確存在的許多雜音。 《師大公園地下社會》的故事主軸談論的是「壓迫」。有權勢的壓迫沒權勢的、上層壓迫下層、下層壓迫下下層、大人壓迫小孩、強者壓迫弱者、人類壓迫動物……這是都市裡上演的永恆輪迴。 我寫作的主角阿虎與他的同伴骨男,是明知不可而為之的灰色人物,即使等待著的未來很有可能是自我毀滅,他們仍要反抗,試著做些什麼,不喜歡自己覺得這個世界爛透了而什麼都沒辦法做的感覺。 每個地方都會有屬於它的地下社會,希望藉由這本小說的出版,能夠讓人聽到主流之外的一點異音。 而更重要的,我希望它是一個好看的故事。 2/12 台北國際書展首賣 台北世貿中心一館 獨立出版聯盟展位(A112) 2/15 全國通路上市 書展分享會: 02/15(五)19:00 @ 讀字沙龍(獨立出版聯盟展位) 新書分享會: 2/24(日)15:00 @ 讀字書店 小說 / 林峰毅 攝影 / 葉飛 編輯 / 陳夏民 校對 / 劉霽

兩年

  經過六本書的出版之後,飛文兩歲了。 說實在的,我們並沒有那種歡欣鼓舞的感覺,反而有一種「啊!已經做了兩年。」的淡然,這兩年飛文是怎麼走過來的,自己心裡很清楚,沒人說過出版是一條很容易的路。 記得曾經提過,飛文的開端,只是想出版一本書而已,我們是一邊從事出版一邊學習如何做出版的,若說我們任性妄為,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這些年來,出版正在經歷一場極大的產業變動,我想大家都感受到了,紙本書的銷售量連年下跌,電子書平台似乎也還在苦撐,從飛文成立至今,身邊許多的親朋好友都不斷地提醒我這個無法忽視的警訊:紙本書可能不行了,出版可能不行了,就像曾經的CD與音樂產業一樣不行了,要不然就想辦法轉變,要不然就跳船吧。 儘管如此,飛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跳進來做出版的,所謂出版業的衰頹、銷量的下跌等等,我們通通領教到了,或者說,我們根本無從比較起,因為我們從開張之初就是這樣了,也因為如此,我們甚至不能把賣得好不好的原因歸諸於大環境,因為我們尚未好過。 很幸運地,在這兩年的經營期間,即使我們沒出過什麼暢銷書,仍舊結識了許多非常優秀的業界好朋友,他們對我們菜鳥般的不識時務毫無掛懷,有書店店長接受了我們亂七八糟的那些「以展覽行銷書籍」的想法,也有許多出版同業提供我們許多實質面向上的協助,這些都是我們很珍視的事物。 兩周年的今天,我們想對飛文的朋友說:請不用因為出版現況而有什麼同情憐憫,也不需要覺得出版就是一件多麼神聖的事情,真正落實的事物不會頂著光環浮在空中,實際的說,我們只是想出版自己喜歡的書而已,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道路,就像做餐廳的想把食物賣出去,我們出版書,我們想把書賣出去,希望更多的人喜歡閱讀,如此而已。 以現況而言,飛文在電子書上的獲利非常微薄,主要的銷售也還落在紙本書上,我們不是不知道出版產業的問題,只是我們還找不到更有效的維生方法,我們還在辨析任何可能的方向。 雖然書的未來展望仍不明朗,飛文還是會秉持著出版華文創作的初衷嘗試踩穩腳步,無論閱讀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我們會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持續著出版工作,謝謝所有喜愛閱讀的朋友們,往後我們會繼續出版自己喜歡的書,努力爭取你們的認同,希望你們也會喜歡,這是我們對於自己的期許。